夏漢寧:區區彼江西 其產多材賢

時間:2022-08-18 來源:《當代江西》 (2022年第8期總第212期) 瀏覽量:148 【字體:

微信圖片_20220822165429.png

微信圖片_20220822165433.png


微信圖片_20220818101308.jpg

  說起江西,人們常常會提到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滕王閣》詩序,而其中的“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成為傳揚江西的閃亮名片。但是,對于這張閃亮的名片,也有學者給出了并不買賬的另類答案,說這是王勃吃了閻都督的大餐后寫下的“拍馬”詩,也是王勃與洪都人套近乎的“討好” 詩。因為,在王勃之前,江西并沒有呈現出所謂的“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局面,以人才而言,彼時也就徐孺子、陶淵明等極少數幾個人拿得出手,在唐代之前的中國人才高地面前,江西僅僅是平原上微微隆起的“小土堆”。對于這些仁智之見,似乎沒有必要“較真”,因為此說也確實符合唐之前的江西人才狀況。當然,如果更換一個角度來解讀“物華天寶”“人杰地靈”,似乎又可以把其視為一種美好的預言,因為在唐之后,“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局面就出現在了兩宋時期的江西。

  一個地域的繁榮,除了經濟的發達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這就是文化的興盛,而文化興盛的標志之一就是人才的大量涌現。始于隋朝、興于唐代的科舉制度發展到宋代,已臻于完善,此時人才的鮮明標志就是登科入仕。換言之,衡量一個地域人才是否繁榮,只要看此地科舉登第人數多寡即可?;谶@一點,不妨回眸兩宋科場,在兩宋300余年中,開科考試118場,其中101場考試中,江西籍士人都榜上有名,兩宋江西籍進士共有 6295 人(北宋 1995 人、南宋 4300 人),除此之外,還有 52 人或為特賜第,或為上舍及第等。另有 111 人等第年份不詳(北宋 56 人、南宋47 人、南北宋不詳者 8 人)。據此,兩宋時期的江西籍進士人數總計 6458 人(北宋 2072 人、南宋4378 人、南北宋不詳者 8 人),僅次于浙江和福建,在全國名列第三。如此多的進士,必然會形成一個特殊的科舉“景觀”,這就是科舉家族,或稱進士家族。所謂一門幾進士的現象,早在兩宋時期的江西已十分普遍了。據統計,兩宋江西的進士家族共有 547個,其中北宋進士家族有 99個,含進士274人;跨南北宋進士家族有127個,含進59士568人(北宋321人、南宋247人);南宋進士家族有321個,含進士825人。

  兩宋時期,江西在科舉考試中,共有狀元 12 人 (北宋 7 人、南宋 5 人)、榜眼 11 人(北宋 3 人、南宋 8 人)、探花 13人(北宋 5人、南宋 8人)。在眾多的進士中,更有不少杰出人才被朝廷委以重任,如擔任宰輔之要職的就有53人(北宋27人、南宋26人,另有陳志中、夏竦非進士出身,未包括在53人之中),其中擔任宰相職務者北宋 6 人、南宋 9 人。曾經有學者對宋代宰輔人數和他們的籍貫進行了統計,得出的結論是:在整個兩宋時期,江西宰輔人數僅次于河南、山東、河北、福建,在全國排名第五;宰相人數達17名,僅次于浙江、河南,在全國排名第三。在這些宰輔當中,有不少彪炳史冊的人物,如被稱為“太平宰相”的晏殊,在宋代詞壇被奉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以熙寧變法著稱的王安石,被黃庭堅譽為“一世之偉人”;有 “名相烈士”之稱的文天祥,被視為“忠臣、孝子、大 魁、宰相,古今惟公一人”。

  由此可見,兩宋時期的江西科舉人才,不但在全國名列第一方陣,而且有不少傳誦千古的人物,的確蔚為壯觀??婆e人才的繁榮,僅僅是宋代江西的一個方面,在此類人才之外,還有一批光輝閃耀的人才,這些人才的涌現,不僅使兩宋文壇對江西刮目相看,還為后

代稱贊有加、津津樂道,這些人才就是江西的文學家。如清人李纮在《南園答問》中曾自豪地說:“宋興百年,文章楛窳,歐陽公奮興,然后沛然復古,并轡絕馳,直追韓愈。探大道之根源,作斯文之宗主……若夫晏臨淄開荊國文公,李旴江傳南豐子固。古今大

家,七有其三;文鑒佳篇,十居其五。黃涪翁辟宗派于西江,周益公領臺閣乎南渡。封事則胡忠簡驚人,詩盟則楊誠齋獨主?!睂@種繁盛的境況,我們姑且稱之為宋代文壇的“江西現象”。

  據統計,兩宋江西有作品傳世的文學家共 1368人,覆蓋了當時江西域內13個州軍。從宋代主要文學樣式詩、文、詞創作數量的角度來考察,宋代江西文學家共創作詩 4.9505 萬首、文 3.7006 萬篇、詞 4271首,詩文詞創作量共計9.0782萬首(篇)。在這1368名

文學家當中,進士文學家又是絕對的主力軍,有作品傳世的江西籍進士就有770名,作品數量達6.8564萬 首(篇),占宋代江西文學作品總量的四分之三??梢赃@樣說,宋代江西籍進士在詩、文、詞等各體文學創作中都表現出杰出才能,取得了重要成就,引領著宋

代的文學風氣與潮流。如,“唐宋八大家”中的宋代六大家,就被江西和四川“瓜分”了,而且,宋代六大家中,作為北宋文壇領袖的歐陽修,又處在“霸主”地 位,因為其他五人或是他的學生,或曾為他所獎掖。

  與兩宋江西籍進士一樣,宋代江西文學家也有一個突出特點,這就是文學家族眾多。據統計,兩宋江西文學家族共有150個。過去人們談宋代江西文化輝煌時,多以進士和文學人才為例,而較少將學術人才納入視野。其實,江西人才的輝煌,也包含了江西學術人才的繁盛。兩宋江西學者著述頗豐,出自他們手筆的經學著作394部,子學著作252部,史學著作368部,經、子、史著作共計 1014 部。在宋代,作家學者化傾向十分明顯,這應該與兩宋科舉考試有著密切關系。如,歐陽修既是進士,又是卓有成就的文學家,同時也是著名的史學家,二十四史中,有兩部與他有關,一是由他獨立編撰完成的《新五代史》,一是由他與宋祁等人合作編撰的《新唐書》。其他如王安石、曾鞏、黃庭堅等,皆為集政治家、文學家、學問家于一身的復合型人才。

  寫到此處,不由想起了歐陽修的詩句,他在《送吳生南歸》詩中,曾經不無自豪地發出了一聲流傳千古的感嘆:“區區彼江西,其產多材賢?!?/span>


 ??(作者:夏漢寧系江西省社會科學院二級研究員)?

  原文載于《當代江西》 (2022年第8期總第212期)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