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8 作者: 圖片作者: 部門: 來源:《 團結報 》 ( 2022年7月28日 第7版 “文史周刊”) 瀏覽量:358 【字體:大中小】
譚平山
油畫《南昌起義》
譚平山故居
譚平山(1886年-1956年)是我國著名的革命家,回顧他漫長的革命生涯,可以發現其在南昌起義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譚平山不僅是老同盟會會員,頗受孫中山等人器重,還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之一,在中共廣東地方黨組織建設和第一次國共合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不僅使他在國共兩黨中都擁有較高威望,還加速了南昌起義的決策過程,并使得南昌起義在短時間內得到民主人士的廣泛支持。不過南昌起義前,他為革命多次據理力爭等舉動也引起共產國際等方面的不滿,這使得他在南昌起義后逐漸退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崗位。這一變故并沒有讓譚平山對革命失去信心,相反,他后來參與創立并領導了民革,為民主革命和新中國的政治協商及統戰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梢哉f,南昌起義是譚平山革命生涯的重要一頁。
?
備受國共兩黨重視的革命者
1886年9月,譚平山出生于廣東省高明縣明城鎮的一個裁縫家中。譚家經濟并不寬裕,但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卻很重視,包括譚平山在內的譚家五個兄弟姐妹大部分都接受了教育。1908年,譚平山以優異成績考入兩廣優級師范學校,開始接受新式教育。在校期間,他不僅對清王朝的腐朽及底層民眾的苦難有了更深的了解,還廣泛接觸了民主革命,并在革命力量的感召下于1909年加入同盟會,走上革命的道路。
從兩廣優級師范學校畢業后,譚平山當過一段時間的教師。為了追求更高的革命理想,1917年譚平山考入北京大學,來到當時革命和文化的中心——北京進行學習。在北大期間,譚平山開始系統學習馬克思主義,并逐漸成為馬克思主義的忠實信徒。在《“德謨克拉西”之四面談》一文中,他不僅介紹了《共產黨宣言》,還提出“若是者非為某階級講利益之事,乃為吾人自求多福之事,愿我國國民,其毋忽諸”。
1920年,從北大畢業后,譚平山回到廣州開展革命活動。在此期間,他創立了宣傳新文化新思想的報刊《廣東群報》,為廣東革命青年提供了精神給養。1920年5月后,隨著共產國際遠東局代表維經斯基的到來,廣東的建黨工作在譚平山的領導下陸續開展。經過努力,廣東成立了“廣州社會主義青年團”及共產黨組織。其間,擔任中國共產黨廣東支部書記的譚平山開展了廣泛的馬克思主義宣傳教育工作,并組織了早期工人運動和農民運動,為之后廣東革命的蓬勃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1923年,為推動革命發展,在共產國際的指示下,中國共產黨決定與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并在中共三大上作出共產黨員、社會主義青年團員等以個人名義參加國民黨,將國民黨改組為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聯盟的決定。由于既是中共中央委員、中共廣東區委書記,又是老同盟會會員、老國民黨黨員,譚平山成為中國共產黨與孫中山接洽的不二人選,并開始投身革命統一戰線工作。由于工作出色,譚平山很快得到孫中山的信任,不久就擔任了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書記、中央組織部部長等職務。譚平山利用這些機會,一方面充分宣傳中國共產黨的革命主張,廣泛接觸國民黨左派及其他民主人士,另一方面將共產黨員安排到重要崗位進行鍛煉,增強中國共產黨的影響力。他的這些努力,不僅團結、爭取了大量左派人士及其他民主人士鞏固和擴大了統一戰線,還為中國共產黨在大革命中發揮更大作用奠定了基礎,也為自身在國共兩黨之中贏得了廣泛聲譽。
策劃南昌起義 辦了兩件大事
面對汪、蔣二人對革命的背叛及對共產黨人的殺害,共產國際逐漸有了開展武裝反抗的想法,并在1927年5月指示中共中央,“必須根除對不可靠的將軍們的依賴性。動員兩萬左右的共產黨員,加上湖南湖北約五萬的革命工農,編成幾個新軍,用軍官學校的學生來充當指揮人員,組織一支可靠的軍隊”。同時,當時中國共產黨內部面對國民黨反動勢力的暴行也陸續出現武裝暴動的聲音。因此,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制定了在湘、鄂、粵、贛四省舉行武裝暴動的計劃,南昌起義就是其中一個部分。而在南昌起義的策劃工作中,譚平山辦了兩件大事,為南昌起義的順利舉行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是召開兩次九江會議。1927年年中,中共中央雖然作出在贛舉行武裝暴動的決定,但起義地點、時間等都懸而未決,譚平山主持召開的兩次九江會議基本給出了答案。為了盡快在贛策劃武裝暴動,7月19日,中共中央派譚平山、李立三、鄧中夏等從武漢來到九江。在了解了九江的革命形勢后,7月20日,譚平山召集吳玉章、葉挺、聶榮臻等在九江的中共黨員召開了第一次會議。會上,譚平山分析了張發奎的立場及其他革命形勢,認為“我們應該拋棄依張之政策,而決定一獨立的軍事行動”。葉挺也回憶這次會議,“多主張令我即刻聯合賀龍的軍隊,向武漢政府示威,作一個革命的許克祥,借此威力表示我們的反對分共的主張,保持國民黨的三大政策,脅迫張發奎贊成這個主張,反對武漢政府。并有主張不待中央命令,即刻發動的。最后決定準備待中央命令一到即發動”??梢钥闯?,這次會議上,在九江南昌一帶舉行暴動的大致計劃已經初步形成。為了進一步細化暴動工作,7月23日,譚平山召集李立三、惲代英、鄧中夏等舉行了第二次九江會議,詳細研究了起義計劃、政綱、宣言等。同時,譚平山等在會上還提出組織一個與寧漢國民黨中央黨部相對抗的組織——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以獲得更多革命人士對此次起義的支持并便于開展起義后的工作。此外,這次會議還初步決定于28日舉行起義,并發電報征詢中共中央的意見。1927年10月,李立三的報告也佐證了這些內容,“因此更有進一步之決定,軍隊于二十八日以前集中南昌,二十八舉行暴動。并急電中央征可否?當時我尚在廬山,得代英等電召即返潯,參加會議。此次會議對暴動計劃完全一致。在政治上決定組織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為集中政權黨權軍權之最高機關,以反對寧漢政府中央黨部,繼承國民黨正統?!?br/>
二是動員賀龍加入起義。7月23日,奉命東征討蔣的賀龍部隊來到九江。賀龍的到來讓譚平山十分欣喜,譚平山決定動員賀龍加入起義軍。為此,譚平山不僅組織九江的工農代表與他見面,向他介紹南昌、九江兩地的革命形勢,還在反復思量后將舉行南昌起義的計劃告訴他。譚平山說:“賀龍同志,我要向你講講我們黨的機密大事?!辟R龍回答:“好。信任我賀龍,我當然唯命是從?!弊T平山說:“汪精衛7月15日徹底叛變以后,中央派秘書長鄧中夏和李立三來九江和葉挺研究對策。20號,中夏、立三和我,還有葉挺、聶榮臻開會研究,我們認為要在共產黨領導下決定獨立的軍事行動,實施武裝暴動。我們確定計劃后,由中夏、立三去廬山和瞿秋白商量,秋白也完全同意,并報告了中央政治局。今天,中央政治局根據中夏、立三和我們的多次電報,以及秋白的口頭匯報,決定在南昌舉行暴動,并派恩來主持大局,領導暴動。云卿,我們希望你率領二十軍和我們一致行動!”聽罷,賀龍回答:“平山同志,我賀龍感謝黨中央對我的信任,也感謝你把這樣重大的機密告訴我。我只有一句話,贊成!我完全聽從共產黨的指示?!庇谑?,譚平山十分興奮地說:“我要謝謝你,有二十軍參加,勝利的把握就更大了?!本瓦@樣,在譚平山的動員下,賀龍部隊加入了南昌起義軍,壯大了起義軍的力量。
待前期工作基本商定后,7月26日,譚平山與賀龍、李立三、惲代英等向南昌進發。與此同時,中共中央也在積極部署此次起義,并成立周恩來、李立三、惲代英、彭湃等人組織的前敵委員會。譚平山雖然不是前敵委員會成員,但由于他在國共兩黨內都具有較高威望,并且積極參與了南昌起義的前期準備工作,因此還是被邀請列席前敵委員會的會議,與其他前敵委員會成員一起商討南昌起義的具體工作。
箭在弦上時的激烈爭論
7月26日,在周恩來離開武漢前往南昌幾個小時后,中共中央收到了共產國際對于南昌起義的最新指示。這封電報是斯大林讓布哈林具名發出的,文中指出,“如果有成功的把握,我們認為你們的計劃是可行的。否則,我們認為更合適的是讓共產黨人辭去相應的軍事工作并利用他們來做政治工作。我們認為烏拉爾斯基和我們其他著名的合法軍事工作人員參加是不能容許的?!睘榱藢⑦@封電報的信息盡快傳達給南昌起義前線,中共中央派出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臨時常委會委員張國燾前往南昌。
因為南昌、九江之間交通不便、軍情復雜,張國燾從武漢出發后,在九江逗留了兩日。由于擔心起義軍擅自做主,張國燾在7月29日還急匆匆給南昌起義前敵委員會發去兩封電報,并提出“暴動宜慎重,無論如何候我到再決定”,當時革命形勢已經十分危急,特別是7月29日汪精衛已經帶領孫科、張發奎到九江,并旋即赴廬山開展了“清共”會議。因此,前敵委員會在收到電報后,決定“暴動決不能停止,仍繼續進行一切準備”。此時的譚平山雖然對張國燾的電報表示憤怒,但考慮到時間緊迫,故而并沒有過多理會,而是繼續“召集國民黨的左派中央執行委員及各省黨部負責代表,準備組織國民黨政治及黨務機關”。
隨著7月30日凌晨張國燾到達南昌,前敵委員會緊鑼密鼓的準備工作再次被打破。當天,張國燾一到達,就召集前敵委員會舉行擴大會議,譚平山也參加了該會。會上,張國燾質疑前敵委員會在短時間內舉行南昌起義的做法,并搬出共產國際的指示以示不滿。實際上,張國燾之所以抗拒立刻舉行南昌起義,與他長期以來固執的個人看法有關。一方面,他對工農群眾能否成為革命的主力及土地革命能否成功一直存有疑慮;另一方面,他一直對張發奎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即便發現張發奎有親汪舉動也不改變。因此,為了達到個人目的,在傳達共產國際指示時,張國燾還進行了引申和發揮,提出“中央意見宜慎重,國際電報如有成功把握,可舉行暴動,否則不可動,將軍隊中的同志推出,派到各地農民中去,所以目前形勢,應極力拉攏張發奎,得到張之同意,否則不可動”。對比共產國際來電的原文,張國燾加了兩層意思:一是共產國際對南昌起義并沒有完全同意或支持,而是要看情況而定;二是起義能否舉行要由張國燾同意,否則不能舉行。而如果按照這一說法辦,南昌起義就無法盡快舉行。
譚平山從事革命工作多年,有著豐富的斗爭經驗,因此,對于張國燾夾雜私心的做法當即毫不留情地進行了批評,并指出張國燾搬出共產國際意見的目的就是反對舉行南昌起義。譚平山還力陳當時已經有近百人知道要舉行起義,一旦起義不能及時舉行,不僅眾多準備工作將付之一炬,參加起義的革命戰士也可能面臨仗還未打就要犧牲的危急形勢,并反詰“假使這次我們軍中的同志還不能夠干,那么以前一切軍事工作,都不能算是我們黨的軍事工作”。雖然會上大多數人都支持譚平山的主張,但由于張國燾當時代表中共中央和共產國際雙重身份,因此“不能以多數決定,故未解決”。于是,原定7月30日舉行的起義再次被推遲。
越拖延危險越大。為了盡快舉行起義,7月31日早晨,前敵委員會再次召開會議。由于已經了解了南昌起義前線眾人舉行暴動的決心,因此,張國燾在第二天的會議上并沒有再就是否舉行起義的問題進行發難,而是拋出起義的準備工作沒有做好,尤其是許多滯留在九江的革命志士還沒有到來,起義能否推遲一兩天這個問題。然而當時起義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因此,對于他的提議,譚平山再次進行了激烈反對。一計未成,張國燾又提出要重新修改起義宣言。為了平息張國燾的質疑,譚平山要求工作人員31日中午改好,但張國燾卻堅持要充分修改,把交稿時間拖延到31日晚上??吹綇垏鵂c得寸進尺,譚平山忍無可忍,憤而指出,“為什么宣言非你改不可,難道你想操縱這次暴動嗎?”并且大罵張國燾阻礙起義,是“混蛋”。這一事件在張國燾的回憶文章中也有佐證,“他所提出的暴動宣言有許多不妥之處,須我代他修改,他曾橫加阻止,并很不客氣的指責我企圖包辦”。就在二人爭執不下時,周恩來提出“回頭還是我來改吧!”這樣才挫敗了張國燾的陰謀。
為了防止張國燾之后再提出各種反對意見阻礙起義,譚平山就對其他同志表示,“張國燾如果堅持反對起義,就把他殺了”。不過,周恩來認為這是黨內斗爭,就進行了阻止。對于這件事的細節,1989年出版的《周恩來傳》及1995年出版的《賀龍傳》都有記錄,不過只提到當時譚平山“主張把張國燾綁起來”。雖然細節有一些出入,但這件事中譚平山愛憎分明的性格和堅持革命的立場卻是十分鮮明的。
綜觀起義前夕譚平山與張國燾的激烈爭論,不論是對南昌起義,還是譚平山個人,都產生了較大影響。譚平山一再與張國燾正面斗爭,雖保證了南昌起義能夠按時舉行,但也引發了張國燾的嚴重不滿,而這也為譚平山在南昌起義之后被開除黨籍,長期以黨外人員身份開展統戰工作埋下了伏筆。
起義后的歷史貢獻
1927年8月1日凌晨,南昌起義的槍聲響起。經過幾個小時的激烈戰斗,起義取得了勝利。南昌起義之后,譚平山主要作出以下貢獻。
一是主持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工作。南昌起義勝利后,8月1日上午9點,譚平山以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黨務委員名義,在原江西省政府西花廳,主持召開了國民黨中央委員、各省委、特別市、海外黨部等代表組成的聯席會議。會議選舉產生了新的革命政權——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由于當時宋慶齡、鄧演達等人都不在南昌,因此在革命委員會主席團中排名第三的譚平山成為實際負責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成立后還發布了《中央委員宣言》《中央委員會各省區特別市海外各黨部代表聯席會議宣言》《執監委回對時局宣言》等。這些宣言基本為譚平山及其他前敵委員會成員起草,普遍對汪、蔣背叛革命的行徑進行了揭露和批判,并提出要堅持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及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主張,要求“確立革命的新根據地、籌備召集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將革命進行到底。這些內容基本反映了當時共產黨的革命立場和國民黨左派人士、廣大民主人士的愿望,為爭取民眾對革命的理解、支持及擴大統一戰線發揮了作用。
二是高度評價南昌起義。南昌起義爆發后,共產國際對起義的結果并不滿意,這從《張太雷致中共中央緊急信——汕頭的軍事活動》《李立三報告——八一革命之經過與教訓》等文件中都可以得見。同時,張國燾等人認為南昌起義是失敗的,“停留南昌共四日,僅僅組織了一個革命委員會,發布了一二篇宣言,毫無顯著的政治表現”。在這種情況下,譚平山給予了南昌起義很高的評價。他指出,“過去,中央采取妥協政策,只有八一南昌起義,才算真正把領導權掌握起來,從而開創了我黨和中國革命的一個新時期。因此它可以和十月革命相比”。這一評價充分展現了譚平山作為政治家的眼光。
此外,譚平山還參與了南昌起義部隊南下行軍,并在行軍途中參與討論了政權組織、戰斗路線、土地、財稅等問題,為起義軍克服困難、堅持斗爭提出了寶貴意見。雖然之后由于共產國際長期對譚平山在執行政策時的一些做法持有看法及張國燾等因南昌起義決策而對譚平山心生怨恨等原因,導致1927年11月譚平山被開除黨籍,但譚平山作為南昌起義的發起人、參與者,其歷史功績是不可磨滅的。
(作者:徐佳佳? 單位:江西省社會科學院)
原文載于《 團結報 》 ( 2022年7月28日?? 第7版 “文史周刊”)